佛家講的正念:《清淨道論》:念是一種心理過程,通過不忘失的憶念,以保持思慮的穩定、不飄蕩。因為念的穩定,使得修行者可以執持善的念頭與行為,放棄惡的行為。形成一種精進、不放逸的力量
將思想固定在某個對象上,專注的觀察它,就稱為念。以正確的方式來修習念
光點和亮度增加,大德應該是閉目把氣意集中觀注在眉心,這是身體自然現象
(丹田:上丹田、中丹田、下丹田)
ㄧ直處於氣功態,不會累積太多能量,在生長期(青春期)加上長時間保持氣意聚氣狀態,眉心會很微小凸出
目前分類:氣功相關 (11)
- May 15 Mon 2017 07:08
在日常生活中攝心保持氣功態?
- May 14 Sun 2017 06:07
楊世敏:練錯了,小心練出「氣功病」
我心想:「你那麼厲害,還來看啥病?」
沒想到,他立刻呈現病徵:陣發性連續打嗝,嗝聲大如牛蛙,平時不嗝則已,一嗝則數小時不止,隨之而來的便是胃酸上逆、胃嘈雜、咽中如哽、胸悶心煩、心悸、不易入睡,日子久了開始有躁鬱傾向,情緒喜怒不定……他自己和家人都警覺到不對勁,才經友人介紹來診。
四診合參後,我嘆了一口氣,他急著問:「病情嚴重嗎?是不是很棘手?」我回答:「我之所以嘆氣,是因為又看到一個努力養生卻因不了解個人體質、生理狀況,反而傷害自己的病例。你的病情理論上不嚴重,但在調治上的確有點棘手。」
- May 14 Sun 2017 06:07
楊世敏:練錯了,小心練出「氣功病」
我心想:「你那麼厲害,還來看啥病?」
沒想到,他立刻呈現病徵:陣發性連續打嗝,嗝聲大如牛蛙,平時不嗝則已,一嗝則數小時不止,隨之而來的便是胃酸上逆、胃嘈雜、咽中如哽、胸悶心煩、心悸、不易入睡,日子久了開始有躁鬱傾向,情緒喜怒不定……他自己和家人都警覺到不對勁,才經友人介紹來診。
四診合參後,我嘆了一口氣,他急著問:「病情嚴重嗎?是不是很棘手?」我回答:「我之所以嘆氣,是因為又看到一個努力養生卻因不了解個人體質、生理狀況,反而傷害自己的病例。你的病情理論上不嚴重,但在調治上的確有點棘手。」
- May 13 Sat 2017 05:51
呂純陽祖師太極生生神數籤詩 解釋 熟路輕車,穩步康衢,更新易舊,會頭丘墟. 問婚姻是否有第三者,是否要繼續走下去!?
- May 12 Fri 2017 04:57
在靈動時的表述 誰看歷史再復活
- May 11 Thu 2017 08:25
我想知道我所缺的靈動數字
- May 10 Wed 2017 23:28
氣功穴壓治療上課講授──胃食道逆流 @ 謝麗貞醫師的氣功穴壓治療
當胃本身是主要的問題時,雖然其症狀相當多,不過易於分辨,又有穴道可確認和治療,如前面所提:胸口灼熱、胃酸逆流、咳嗽等都可治癒。難治的是患病久又被誤判為心臟或呼吸道疾病,且長久吃咳嗽和氣喘的藥,又或是心臟病或感冒等藥時,症狀藥害混雜,影響我們的治療。如劉太太的女兒(請參閱http://lisahsieh.pixnet.net/blog/post/93096260),一直被當感冒治療很多次。來看謝醫師時,父母親包括學校老師都還當做感冒處理。可是我們用穴道偵測時發覺不是感冒;另外其特徵是她的咳嗽是躺下去或起身時才咳嗽,不躺下去或起身時不咳,這就是因為胃食道逆流是躺下去時容易發生,站起來反而較不嚴重。這是站立時胃在身體下方,因重力的關係不易上逆。當身體躺平或起身時,因胃酸和熱氣立即上逆到食道,喉嚨就開始泛酸(有時胃酸不一定要上逆,只要熱氣上逆即是)就咳嗽或氣喘了。臨床上,有些病患或家長不甚清楚,會口述為平躺才咳嗽,並且大多睡午覺或晚上睡時發生,若症狀不嚴重,晚上平躺後一個鐘頭或兩個鐘頭才會開始咳嗽。這是因為賁門本來是鎖緊的,因酸水上溢,賁門浸到水才一路開啟到食道,就咳嗽或氣喘了。從臨床上也發現,胃出問題大多在凌晨一點到五點間,即三點上下一個時辰之間,會睡不著或坐臥難安,那就是胃本身出問題了。一般病患會口述為手腳酸痛、無力抬舉,眼睛痛、鼻子塞、鼻子痛、肚子痛或尿不出來,大多無法明確講出症狀的幾乎都是胃本身有問題。
來自: http://lisahsieh.pixnet.net/blog/post/115840360-%E6%B0%A3%E5%8A%9F%E7%A9%B4%E5%A3%93%E6%B2%BB%E7%99%
- May 07 Sun 2017 04:13
禪修之 敏感度 與 客觀性 的重要性?
- May 06 Sat 2017 07:46
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在[正與,正業,正命]的不足處?
修行的著力點在哪個方向或進行哪幾個階段,???
修行的著力點,要依循佛陀的教理作意。
佛陀的正覺,是如實觀察生死輪迴如何的集起與滅盡而正覺
佛陀觀十二因緣而正覺
觀十二因緣,即是佛陀正覺之道。
佛陀走過的路,也教導弟子走同樣的路。
觀十二因緣,是正覺、息苦、解脫、證菩提唯一一條的道路。
- May 05 Fri 2017 00:36
欠缺的生命靈動數字